close

自從阿公轉來蘇澳榮民醫院的這些日子以來,我真的感受到人情的冷暖。

與阿公同病房的還有另外三床的老伯伯,

每天,不管我是早上去、晚上去,永遠只有阿公的病床旁有人在陪他,跟他說話~

其他三床的總是沒有表情的看著我們,寂寞、孤單的在等待什麼...

偶而有需求喊不到人時就會對我們出聲或招手,示意我們這床的家屬幫忙他們。

阿公隔壁床的甚至會怒吼:我已經半年沒有人來看過我了!為什麼你們天天都有人來!

怒吼的是一個已經100歲的老伯伯,外省腔,有時候聽不懂他在講什麼,有時候卻很清楚~

他常常會自言自語也會跟我們說話,老是盯著我們看的眼神透露著也渴盼有人跟他說話、握他的手。

在阿公住的綜合大樓三樓那個樓層都是這樣的老人,白天;有護士看護穿梭其中,到了晚上,就只有無聲寂靜的走廊跟冷清的病房伴眠。

他們在等待什麼?盡頭?新生?

期待有一點新活力注入其間,但等到的總是只有看護及護士制式化的對應方式。

每每帶女兒去看阿公的時候,那邊的看護、護士、老人~都會短暫的露出溫暖的笑容,因為在這樣的樓層裡,

這樣幼小的是一種生命力的象徵,更是一種無限的希望與期待。

在那裡的老人每個人背後都有故事,活脫脫像鄉土連續劇一樣的情節都在他們的人生演過,

只是最後的結局都是瘫在病床上,乏人慰問。

為什麼?是人老都應該走這一條嗎?還是只要年輕做的不夠好,老了就註定要被子女丟在那裡呢?

為什麼捨得下?再不好,也是父母!沒有他們怎麼會有子女?

誠如我媽媽說的:要原諒人很難,但是真的不要讓自己做後悔的事情。就好像孩子的成長,一但過了,就不會回來~!

只要是人,都希望到盡頭的時候有最親的〝誰〞..陪在一旁吧?可是那裏的老伯伯們,有的連辦住院都沒有人到,更甭說平常日有誰要來。

回想起我爺爺往生之前在醫院的日子,因為不親,我去看他連10次都不到..去到醫院也是不到半小時就離開,

不會像在外公這裡一待就是一兩個鐘頭...其實說來,我就跟那些老伯伯的家屬沒有不同,也是在選擇性的付出,所以也要面對失去後的後悔。

其實在爺爺家那邊,所有的孫子都跟爺爺奶奶不好,彼此之間也都很冷漠,彷彿是遠方親戚一樣,見了面大家也都沒有互動的招呼,

爺爺倒下的時候,病床前的大家感覺很虛偽....爸爸、叔叔他們是孝順的沒錯,但是其他的,就好像很假。

當情況換成我最愛的外公,病床前的對照,大家的親力親為都跟當初爺爺時成了強烈對比。

舅舅說:人最痛苦的莫過於~口渴想喝一杯水,水就在面前,卻連起來拿的力量都沒有,凡事都要靠別人。

阿公現在就處在這種難過的情況下!

他的意識清楚知道自己已經癱瘓,他很想保有尊嚴,但是卻樣樣都需要靠別人處理。

阿公常常會有煩惱的表情,他有時會心情不好的不想回答任何問題,我知道他在擔心往後的一切...我知道他自尊心的強盛。

阿公,沒有人會放掉你,更沒有人會不要你,嫌棄你~!以前你疼我的,我都會慢慢的盡孝回報給你。

請你凡事都要加油,復健的路很長、很痛,但您一定要挺過,挺過之後您就會像以前一樣硬朗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n904a1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